瑞典西域探險家~斯文·赫定,從歐洲穿越中亞,塔吉克、吉爾吉斯
1894年進入中國喀什,來到慕士塔格山腳山
不斷聽到關於這座聖山的新故事
連帶地激發他無法抗拒的欲望
想要親自去踩踩它那陡峻的山坡
不一定要攀上頂峰,但是至少要走上一程
嘗試了幾次攀登,都失敗告終
曾在海拔近六千公尺雪坡上有感:
世界最高峰聖母峰比這裡高出2700公尺
雖然如此,我還是相信眼前這片綿延的曠野奇景
絕對超越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
我覺得自己站在無垠太空的邊緣
神秘的宇宙就在這裡永恆的運轉
天上的星辰月亮是那麼的接近
似乎伸手就能觸摸得到
我能感受到腳下的地球
這個被不可逆的重力法則所約束的球體
在夜晚的宇宙中順著軌道旋轉、旋轉、旋轉.....。
最簡單易親近的七千公尺山峰,八千公尺挑戰的試金石
慕士塔格位在中國新疆,在喀爾克孜語作為Muztagh Ata。山形巨大,彷彿像荒原上披著滿頭白髮的老人。Muztagh為冰山之意、Ata則為父親,而慕士塔格峰也被稱作為「冰川之父」。
海拔高約7546公尺的慕峰,是您邁向十四座八千米高山的理想鑰匙。在較低技術難度且開發成熟的慕士塔格西脊上適應7000米以上的超高海拔,為您未來的史詩遠征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慕士塔格峰,位於新疆阿克陶縣與庫什塔爾幹的交界線上,海拔7546公尺,屬於西崑侖山脈。這座山峰風光壯美,與公格爾峰7649公尺、公格爾九別峰7530公尺並稱東帕米爾高原三高峰,是登山滑雪愛好者嚮往的聖地。該峰山體渾圓,狀似饅頭,常年積雪,雪線海拔約5200公尺。傳統路線成熟,坡度相對平緩,技術難度低,是初次挑戰7000公尺級山峰的最佳選擇。
慕士塔格峰是一座斷塊山,地勢高亢,氣候寒冷,山峰上終年積雪,冰雪平均厚度達100~200公尺,雪線在約5200公尺。這裡非常利於冰川的發育,現代冰川128條,總面積377.21平方公里。
攀登季節:6月底~8月底,山頂最低溫可達零下30度,最大風力9~11級。
204大本營,3850公尺 (有酒店,雙人房,有電有熱水)
BC 基地營,4300公尺 (雙人大帳棚,有床)
C1一號營地,5400公尺,位於雪線上方,雙人帳篷
C2二號營地,6200公尺,位於大雪坡,雙人帳篷
C3 三號營地,6900公尺位於大雪坡,三人帳篷
BC 4300m→C1 5400m / 3-4 小時
80% 路段為碎石路面、20%雪坡,坡度 15-25 度。剛起步時速度要緩慢均勻,若開始快而猛,後半程攀登會相當費力,進而影響在 C1 的適應。
前進營地(ABC):海拔4900m,(是畜力運輸轉為人力運輸的卸載地帶,常被馱夫使用,攀登隊員也可在此稍做休息)
C1 5400m→C2 6200m / 5-7 小時 (慕峰最有難度的路段)
海拔5700-5900m是裂縫區,是橫豎交錯的冰裂縫區,還有一些暗裂縫,應緩慢謹慎行走,沿著別人的腳印行走;海拔 5620m附近,坡度 25-35 度,易發生滑墜,需用踏雪板(snow shoes),且此處路線距冰川斷崖很近,一旦滑墜,有掉進崖谷的危險,因此這路段的上升、下撤都要十分小心。
一號營以上必須使用踏雪板 (雪鞋)
C2 6200m→C3 6900m / 4~5 小時
海拔 6500-6800 m,都是大雪坡, 海拔 6410m處需要繞過一段裂縫區,平均坡度 30 度;需用踏雪板或滑雪板。路線大多坡度平緩,但因海拔高度會帶來體力消耗。
登頂日:6800m→7546m / 6-7小時
全部為冰雪路面,坡度 15-25 度,雖然坡度平緩難度低,但由於海拔極高,會讓人感到筋疲力盡,因此良好的體能水平至關重要。如果天氣晴朗,您將能欣賞帕米爾高原、喀喇崑崙山脈和喬戈里峰的壯麗景色。
不論我走到哪裡,也不論是在哪一個柯爾克孜人的帳篷歇腳,都會聽到關於這座聖山的新故事,連帶地激發出我內在無法抗拒的欲望,想要更加親近這座山,親自去踩踩它那陡峻的山坡——不一定要攀上頂峰,但是至少要走上一程。 ——斯文·赫定《我的探險生涯》
1670年,英國的托羅切爾對該峰作過考查。
1894年,瑞典探險家斯文·赫定多次進行攀登,但都沒有成功登頂。
1947年,英國人西普頓(Hipton)和猶爾曼,第一次嘗試攀登慕士塔格峰宣告失敗。
1956年,中國和前蘇聯聯合登山隊31名隊員,全部登上慕士塔格峰峰頂,首次成功登頂。
1989年,台灣首登,吳錦雄、蔡楓彬、潘麗雲、馬育伸、林光彥、林瑞鍇,7人登頂。
1996年,首支大學海外遠征隊,政治大學523登山隊,宋一炘、林宏明、秦永杰3人登頂。
更多關於慕士塔格介紹:
http://www.dili360.com/cng/article/p5350c3d9b22cf64.htm
我的探險生涯 (瑞典西域探險家~斯文赫定回憶錄)